文科大学生创新思维薄弱的成因与对策-------以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为例
2016.12.17点击:
[摘要]结合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特点,指出了文科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针对创新思维薄弱的原因,从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建设体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对策.
[关键词]创新;创新思维;政治学与行政学;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高等院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重任。就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言,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迄今仍存在一些问题未能很好解决。因此,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文科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思维是指有创见性的思维,通过这种思维人们不仅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进步意义的成果。
1.培养创新思维是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新要求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化解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矛盾,平衡各方利益,使社会健康、平稳、快速的向前发展。
2.培养创新思维是经济发展对大学生的新要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事业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苛刻的,也是全方位和立体化的,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素质教育的步伐,培养出更具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促进经济的发展。
3.培养创新思维是文化发展对大学生的新要求
近些年来,文化产业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求大学生提升文化修养,掌握一门及以上外语,汲取外国优秀文化成果,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武装自己,以适应当今的文化发展和未来的工作需要。
4.培养创新思维是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新要求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剧增,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加剧了学生就业压力,这就要求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文科大学生创新思维薄弱的成因
科学而完整地阐述影响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各种因素,是创新思维培养中的首要问题。影响创新思维的因素,既有校园环境、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等外部因素,也有个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心理素质等内部因素。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高等院校对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中既包含了对于理论知识的要求,又涉及到应用实践的要求,而二者之间孰轻孰重,并没有明确地体现出来,造成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上的模糊不清,直接影响教师对于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实施,导致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造成学生对于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牢,职场生涯规划混乱等不良后果。
2.课程体系建设不够规范
高校往往从自身的实际条件出发,构建适合本校发展的课程体系,以突出教学优势和办学特色。但是未经科学论证的课程体系,容易造成某些不规范的问题,如个别高校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源,随意开设一些与本专业并不相关的热门课程;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公共课比例设置不合理,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课程设置与社会实践相脱节,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育教学方式陈旧落后
“填鸭式”教学在中国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但是,这种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也越来越清晰地凸显出来。第一,教学内容呆板,仅限于书本;第二,教学形式枯燥,师生间缺乏积极互动;第三,教师机械地讲,学生茫然地听,没有机会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学效果。
4.教师知识结构不够合理
在教学中,教师所体现的教育价值和起到的教育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其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成长和未来发展。目前,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教师,有的是从其他学科转过来的,没有掌握完善的教学体系,易使教学目标模糊;有的教师虽然科班出身,但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忽视了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
5.实践应用环节不够重视
目前,大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普遍较弱,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是高等院校对学生实践能力重视不够,造成学生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二是社会对高校学生实践不能给予足够的支持,造成高校难于建立适合学生专业特点的实习实践基地,使学生无法获得足够的实习实践机会。
三、文科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对策
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等院校领导、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因此,针对当前文科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十分重要且紧迫。
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共同目标。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把成熟的技术、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人才,核心是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指导实践。政治学与行政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明确指出:培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富有创新意识,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博学多才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2.优化课程建设体系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应突出时代性、应用性、时效性等特点,加强课程的优化、整合和重组,促进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教学效率,形成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第一,合理安排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课的比例,建立弹性课程体系;第二,开设电子商务、统计学、社会调查等实践课程,以及办公自动化、秘书学、公务员实务等基本技能培训课程,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第三;设置西方政治经济制度史、西方文化史、西方法律法规、国际政治形势分析等国际化课程,使学生开阔视野、提升能力;第四,开设创业方面的课程,增加实践性课程比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拓宽专业知识。
3.创新教育教学方式
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新颖、现代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传递正能量。第一,课堂教学不局限于书本知识,应与当前国际时事政治相结合,真正做到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第二,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把文字、影像、声音、图片融合在一起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第三,课堂教学方式丰富多样,采用分组讨论、案件分析、模拟法庭、课题研讨小组等方式,使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分析、判断能力,把所学知识活学活用,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高等院校实际情况,创造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的软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方案。第一,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完善配套政策,引进高素质、高能力、高技能专业人才,通过人才引进带动本校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使师资队伍结构得以优化;第二,通过开展研讨会、教学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多样的教研活动,使教师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提升;第三,建立健全教师年终考核机制及奖罚机制,对于年终考核优秀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考核不合格的教师给予通报批评,甚至调离岗位,考核成绩要与评优、评职、项目申报等工作挂钩,督促教师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科学研究之风。
5.培养实践应用能力
长期以来,过分地强调学生的理论课程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只是一味重视理论学习,毫无实践经验,无法适应社会变化发展趋势,与社会相脱节。对此,我们应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建立健全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培养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6. 拓展课余活动技能
大学校园可开展的课余活动丰富多彩,例如:校园文化节、艺术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书法绘画比赛、辩论赛、创业计划大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给学生搭建了广阔的展示平台,使他们能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才能,发挥自身的特长,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课余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学生之间思想交流,增强团队意识,激发创新思维,训练创新技能,拓展优势技能,积累实践经验,这些也将是他们日后就业的重要砝码和未来工作的宝贵财富。
总之,对文科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任重道远,需要广大师生不懈努力。在日趋完善的教育体制中,文科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刘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的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6(4):475-480.
[2]韩颖.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素质教育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8):72-73.
[3]王宪昌,陈慧君,朱宏.数学思维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4]付军,朱宏,王宪昌.在数学建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7,16(4);93-95.
[关键词]创新;创新思维;政治学与行政学;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高等院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重任。就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言,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迄今仍存在一些问题未能很好解决。因此,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文科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思维是指有创见性的思维,通过这种思维人们不仅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进步意义的成果。
1.培养创新思维是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新要求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化解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矛盾,平衡各方利益,使社会健康、平稳、快速的向前发展。
2.培养创新思维是经济发展对大学生的新要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事业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苛刻的,也是全方位和立体化的,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素质教育的步伐,培养出更具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促进经济的发展。
3.培养创新思维是文化发展对大学生的新要求
近些年来,文化产业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求大学生提升文化修养,掌握一门及以上外语,汲取外国优秀文化成果,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武装自己,以适应当今的文化发展和未来的工作需要。
4.培养创新思维是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新要求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剧增,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加剧了学生就业压力,这就要求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文科大学生创新思维薄弱的成因
科学而完整地阐述影响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各种因素,是创新思维培养中的首要问题。影响创新思维的因素,既有校园环境、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等外部因素,也有个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心理素质等内部因素。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高等院校对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中既包含了对于理论知识的要求,又涉及到应用实践的要求,而二者之间孰轻孰重,并没有明确地体现出来,造成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上的模糊不清,直接影响教师对于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实施,导致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造成学生对于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牢,职场生涯规划混乱等不良后果。
2.课程体系建设不够规范
高校往往从自身的实际条件出发,构建适合本校发展的课程体系,以突出教学优势和办学特色。但是未经科学论证的课程体系,容易造成某些不规范的问题,如个别高校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源,随意开设一些与本专业并不相关的热门课程;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公共课比例设置不合理,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课程设置与社会实践相脱节,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育教学方式陈旧落后
“填鸭式”教学在中国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但是,这种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也越来越清晰地凸显出来。第一,教学内容呆板,仅限于书本;第二,教学形式枯燥,师生间缺乏积极互动;第三,教师机械地讲,学生茫然地听,没有机会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学效果。
4.教师知识结构不够合理
在教学中,教师所体现的教育价值和起到的教育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其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成长和未来发展。目前,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教师,有的是从其他学科转过来的,没有掌握完善的教学体系,易使教学目标模糊;有的教师虽然科班出身,但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忽视了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
5.实践应用环节不够重视
目前,大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普遍较弱,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是高等院校对学生实践能力重视不够,造成学生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二是社会对高校学生实践不能给予足够的支持,造成高校难于建立适合学生专业特点的实习实践基地,使学生无法获得足够的实习实践机会。
三、文科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对策
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等院校领导、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因此,针对当前文科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十分重要且紧迫。
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共同目标。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把成熟的技术、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人才,核心是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指导实践。政治学与行政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明确指出:培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富有创新意识,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博学多才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2.优化课程建设体系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应突出时代性、应用性、时效性等特点,加强课程的优化、整合和重组,促进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教学效率,形成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第一,合理安排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课的比例,建立弹性课程体系;第二,开设电子商务、统计学、社会调查等实践课程,以及办公自动化、秘书学、公务员实务等基本技能培训课程,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第三;设置西方政治经济制度史、西方文化史、西方法律法规、国际政治形势分析等国际化课程,使学生开阔视野、提升能力;第四,开设创业方面的课程,增加实践性课程比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拓宽专业知识。
3.创新教育教学方式
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新颖、现代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传递正能量。第一,课堂教学不局限于书本知识,应与当前国际时事政治相结合,真正做到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第二,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把文字、影像、声音、图片融合在一起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第三,课堂教学方式丰富多样,采用分组讨论、案件分析、模拟法庭、课题研讨小组等方式,使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分析、判断能力,把所学知识活学活用,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高等院校实际情况,创造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的软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方案。第一,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完善配套政策,引进高素质、高能力、高技能专业人才,通过人才引进带动本校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使师资队伍结构得以优化;第二,通过开展研讨会、教学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多样的教研活动,使教师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提升;第三,建立健全教师年终考核机制及奖罚机制,对于年终考核优秀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考核不合格的教师给予通报批评,甚至调离岗位,考核成绩要与评优、评职、项目申报等工作挂钩,督促教师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科学研究之风。
5.培养实践应用能力
长期以来,过分地强调学生的理论课程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只是一味重视理论学习,毫无实践经验,无法适应社会变化发展趋势,与社会相脱节。对此,我们应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建立健全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培养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6. 拓展课余活动技能
大学校园可开展的课余活动丰富多彩,例如:校园文化节、艺术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书法绘画比赛、辩论赛、创业计划大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给学生搭建了广阔的展示平台,使他们能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才能,发挥自身的特长,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课余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学生之间思想交流,增强团队意识,激发创新思维,训练创新技能,拓展优势技能,积累实践经验,这些也将是他们日后就业的重要砝码和未来工作的宝贵财富。
总之,对文科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任重道远,需要广大师生不懈努力。在日趋完善的教育体制中,文科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刘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的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6(4):475-480.
[2]韩颖.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素质教育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8):72-73.
[3]王宪昌,陈慧君,朱宏.数学思维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4]付军,朱宏,王宪昌.在数学建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7,16(4);93-95.
- 上一篇: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改的体会 2016/12/17
- 下一篇:怎样才算好课程?开眼界比当“学霸”更重要 201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