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时代”,教育行业准备好了吗
2017.03.07点击:
3月4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傅莹在回答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关于二孩妈妈遭遇就业歧视的问题时,讲述了一个女生因身处育龄而被招聘单位拒绝的案例。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二孩的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尤其是学前教育问题成为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样提到了“学前教育”。他指出,“要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学前教育和老年教育”。
事实上,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没钱、没时间生二孩”不是一种调侃,而是很多人不敢、不愿生二孩的真实写照。
4年后,学前教育的缺口将达到峰值
西南大学教育政策研究所去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全面二孩”政策2016年正式实施,从2019年开始,学前教育资源需求开始大幅度增长,2021年将成为未来我国学前教育办学压力最大的一年。
具体来看,2019年学前教育阶段将因“全面二孩”政策新增适龄幼儿接近600万人,2020年将新增1100万人左右。新增学龄人口在2021年将达到峰值1500万人左右,之后逐渐回落。预计2021年,幼儿园缺口近11万所,幼儿教师和保育员缺口超过300万,学前教育经费供给量远不能满足未来需求。
因此,这次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就“二孩时代”的教育问题提出了建议。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庞丽娟提出了两个议案,一是关于尽快出台《学前教育法》的建议,二是财政性学前教育投入结构与性质需进一步优化,两个议案均针对即将到来的“二孩时代”学前教育资源短缺的现实问题。
“通过近年在各地的实地调研发现,资源不足,特别是普惠性资源严重不足是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庞丽娟在议案中指出,因为缺乏经费,不少地方的幼儿园运转困难。有的幼儿园缺少教师,部分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导致教育质量不高。这些都是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
庞丽娟认为,目前学前教育“入园贵”问题,以及园所的有效运行、教师的工资待遇保障等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国家在未来三年行动计划中,应对财政性经费投入的结构加以优化。”
政策落不了地,二孩的教育问题“现实很骨感”
“道理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说起二孩时代女性要面临的社会压力,以及二孩家庭不得不面对的教育资源短缺问题时,傅莹这样说道。
“一定要尊重女性就业的权利,要看到妇女儿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傅莹表示,在全面推进二孩政策实施中,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服务要跟上,比如对母婴和幼儿的照料,现在的服务就满足不了需要。
“所以,无论从公共资源的角度还是从社会资源的角度,这方面的配置都应该尽快调整,使其能够跟上需要。”傅莹说。
虽然在国家层面目前尚没有专门针对二孩的教育政策出台,但近期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教育系统化解“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压力,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应对措施。
针对“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带来的教育资源不足问题,《规划》提出,要继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以区县为单位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及后续行动。支持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政策,鼓励地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补贴租金、培训教师等方式,加快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发展。
而对于学前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在全国两会上,不少专家和代表委员表示,政策落不了地是重要原因。
“近年来,政府对于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方面的投入力度是非常大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课程与教学教研室主任柳倩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说,“但是我在调研中感觉,有些政策的落地情况还是不扎实,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感觉到教育资源短缺。”
“普惠”与“质量”是二孩时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
如何才能让二孩的配套教育资源不再“骨感”?两会前夕,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有专家从国家、省级、地市、区县层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教育部有关专家表示,在国家层面,要对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省级层面,要加强统筹,做好省级人口未来发展的预测,对未来15年的教育布局重新进行规划,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保障教育发展;在地市、区县层面,要把教育的增量发展纳入到地市、区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既分工又合作的工作机制,改革高度分割又集权的管理机制。
对此,庞丽娟表示,在投入结构与性质上,要适当降低中央及各级政府用于新建园的比例,而更注重投入、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包括公办园、公办性质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建设发展上。
“唯‘普惠’与‘质量’,而不唯身份,这是多快好省地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的最有效办法。”庞丽娟说。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二孩的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尤其是学前教育问题成为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样提到了“学前教育”。他指出,“要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学前教育和老年教育”。
事实上,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没钱、没时间生二孩”不是一种调侃,而是很多人不敢、不愿生二孩的真实写照。
4年后,学前教育的缺口将达到峰值
西南大学教育政策研究所去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全面二孩”政策2016年正式实施,从2019年开始,学前教育资源需求开始大幅度增长,2021年将成为未来我国学前教育办学压力最大的一年。
具体来看,2019年学前教育阶段将因“全面二孩”政策新增适龄幼儿接近600万人,2020年将新增1100万人左右。新增学龄人口在2021年将达到峰值1500万人左右,之后逐渐回落。预计2021年,幼儿园缺口近11万所,幼儿教师和保育员缺口超过300万,学前教育经费供给量远不能满足未来需求。
因此,这次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就“二孩时代”的教育问题提出了建议。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庞丽娟提出了两个议案,一是关于尽快出台《学前教育法》的建议,二是财政性学前教育投入结构与性质需进一步优化,两个议案均针对即将到来的“二孩时代”学前教育资源短缺的现实问题。
“通过近年在各地的实地调研发现,资源不足,特别是普惠性资源严重不足是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庞丽娟在议案中指出,因为缺乏经费,不少地方的幼儿园运转困难。有的幼儿园缺少教师,部分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导致教育质量不高。这些都是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
庞丽娟认为,目前学前教育“入园贵”问题,以及园所的有效运行、教师的工资待遇保障等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国家在未来三年行动计划中,应对财政性经费投入的结构加以优化。”
政策落不了地,二孩的教育问题“现实很骨感”
“道理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说起二孩时代女性要面临的社会压力,以及二孩家庭不得不面对的教育资源短缺问题时,傅莹这样说道。
“一定要尊重女性就业的权利,要看到妇女儿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傅莹表示,在全面推进二孩政策实施中,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服务要跟上,比如对母婴和幼儿的照料,现在的服务就满足不了需要。
“所以,无论从公共资源的角度还是从社会资源的角度,这方面的配置都应该尽快调整,使其能够跟上需要。”傅莹说。
虽然在国家层面目前尚没有专门针对二孩的教育政策出台,但近期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教育系统化解“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压力,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应对措施。
针对“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带来的教育资源不足问题,《规划》提出,要继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以区县为单位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及后续行动。支持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政策,鼓励地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补贴租金、培训教师等方式,加快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发展。
而对于学前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在全国两会上,不少专家和代表委员表示,政策落不了地是重要原因。
“近年来,政府对于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方面的投入力度是非常大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课程与教学教研室主任柳倩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说,“但是我在调研中感觉,有些政策的落地情况还是不扎实,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感觉到教育资源短缺。”
“普惠”与“质量”是二孩时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
如何才能让二孩的配套教育资源不再“骨感”?两会前夕,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有专家从国家、省级、地市、区县层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教育部有关专家表示,在国家层面,要对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省级层面,要加强统筹,做好省级人口未来发展的预测,对未来15年的教育布局重新进行规划,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保障教育发展;在地市、区县层面,要把教育的增量发展纳入到地市、区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既分工又合作的工作机制,改革高度分割又集权的管理机制。
对此,庞丽娟表示,在投入结构与性质上,要适当降低中央及各级政府用于新建园的比例,而更注重投入、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包括公办园、公办性质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建设发展上。
“唯‘普惠’与‘质量’,而不唯身份,这是多快好省地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的最有效办法。”庞丽娟说。
此外,庞丽娟还强调,在投入结构上,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抓紧研究出台硬招、实招,切实保障与提高教师待遇,特别是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的薪酬与社会保障待遇,真正补上各地尤其是乡村学前教师严重缺乏的短板。
来源: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 上一篇:“最年轻省劳模”回扬州母校当教师 2017/3/8
- 下一篇:北京朝阳22所学校试点小初衔接课程改革 20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