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引导和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

2016.12.18点击:
【摘要】阅读文学名著,不仅可以有效的训练学生的语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外阅读,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教会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是如何让学生喜欢名著,如何让名著成为学生语文的“本钱”,为今后的学习“垫底”,是我们广大语文老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引导 激发 阅读 文学名著
 
     阅读文学名著,不仅可以有效的训练学生的语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外阅读,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教会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面对文学名著特别是大部头作品,往往产生畏惧心理,难以长期坚持下去,阅读目标也往往难以实现。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摸索,可以说,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 。我认为要引导和激发学生真正去阅读文学名著,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一、以课文为契机,引导学生阅读名著。
 初中语文教材上的课文,有一部分节选自文学名著。教师可以在教课文、分析人物形象、背诵名言警句的基础上,有步骤地引导学生阅读整部小说,让学生更真切、更具体、更完整地感受人物的成长历程。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教师可设计一张“名著阅读进度表”,随时跟踪、督促学生的阅读,使之有始有终地完成。除了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导读材料,材料主要包括作者简介、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简析、艺术特点简析等等,让学生在读之前对作品先有个大体的了解,从而消除对作品的陌生感。此外,还有必要与学生经常性地交流阅读心得,可以课前5分钟,让两三位学生谈自己的阅读进程和心得体会,这样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
  二、以影视引导名著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利用电视等媒体观看影视作品是激发学生品赏名著的情趣,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在初一新生课外名著阅读兴趣的培养方面作了一点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生活中我们发现,当电视台播放某部电视剧时,与之相关的东西便成为初中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与它们有关的书也就成了初中生互相传阅的热门书。连续剧《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播出之后,文学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不同程度地带动了相应书籍的流行。因此,为了有效地推动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我尝试从初一进校后就班级开设影视活动课,把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影视作品搬进课堂,让学生对作品中人物先有直观形象的感受和大体的了解,消除对作品的陌生感,从而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同时选择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片段在学生中播放,让学生与名著进行对比阅读,在比较中理解名著的精彩之处。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光看由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读名著。因为,影视作品与小说在欣赏方式上存在着很大差别:小说讲究文字描绘的形象化;影视作品讲究人物的行动化和视觉化。因此,读小说要将文字转化为“意象”,这是一种积极的再现过程,需要联想、想象,需要心灵体验,需要集中精力,需要进入心气平和的状态,需要沉浸在宁静和谐的状态之中。这样,就陶冶情操,增进智慧,提高语言感受能力,获得难以名状的读书愉悦,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
 三、以活动推动名著阅读
 开设读书活动课。我在班级建立了图书角,为开设读书活动课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学生进入中学后,根据教师开列的书目,要求学生每人至少提供一本名著,存入班级图书柜里,由专人负责,每周开设一节读书活动课,来阅读经典名著,以创设阅读名著的浓厚氛围,推动名著阅读的开展。
  通过故事会,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讲故事、听故事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学生很乐意接受和参与。文学名著中有一些很生动的、故事性很强的情节,如“空城计”、“草船借箭”等。
 3、开展读书交流。定期(半月或一个月)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让学生把名著带入课堂,引经据典,各抒己见,交流独到的感受。
  开展读写大赛活动。结合名著阅读开展读写大赛,也是推动名著阅读的有效途径。为考查学生读写的综合素质,倡导经典阅读,引导体验生活,同时也为参加省、市级读写大赛选拔人才,在我等语文教师的推动下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与经典名著阅读的内容有关的“读写大赛”。在学校公布的必读名著范围之内命题,针对各个年级的情况,以客观题、主观题的形式进行比赛。对学生名著阅读情况和写作能力进行基本考查。学生必须读完全部名著才能完成试题。习作部分重在阅读感悟和对生活的体验。比赛也分两个阶段:初赛为开卷,以班级为单位,在开展诵背、读书等活动基础上进行。每班选拔出五名同学参加决赛。决赛为闭卷,两个年级集中起来现场竞答。由学校抽教师统一阅卷,选出两名同学参加高一级比赛。随着每年一次的读写大赛的不断开展,学生对名著阅读也越来越重视。
  组织演讲会、辩论会、交流会。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林黛玉,它揭示了人的认识水平、审美情趣的差异性。教师可以在与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定出一些话题,如“我眼中的孔乙己”、“保尔告诉我们什么”、“九死一生拉回一具鱼骨架值得吗”等话题,组织演讲或辩论,使学生对人物形象有独到的认识,从而加深对名著的理解。
    四、以方法指导优化经典阅读
由于名著的内容大都远离学生的生活,加之篇幅较长,学生要真正读懂读完并不容易,毕竟学生进入中学之后的课业负担太重,所以有了阅读兴趣之后还要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才能使他们在阅读中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并且有所收效,愿意花时间读名著。
    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反复读。不管阅读哪一类的名著,都必须要有层次地反复读。茅盾就曾说过:“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的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一段一段地读,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句炼字。你读了一本名著,经过半年或几个月再拿来读的时候,你从前的心得,一定会有所修正,否则就是没有进步。”所以说,凡是好书都得重读的。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旧书不厌百日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就是这个道理。小学阶段读过的名著,进入中学以后引导他们再来重读,而且要有层次、有坡度、从浅入深地读,沉浸在经典名著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第一步,教师向学生提供导读材料,材料主要包括作者简介、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简析、艺术特点简析等等,让学生在读之前对作品先有个大体的了解。第二步,整体感知阅读,这一遍阅读一般在节假里。同时对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记在阅读笔记上,开学后交流、检查。第三步,咀嚼阅读,主要在每周的阅读课上进行。这一遍阅读是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交流对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的赏析,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对公认的好句子、段落朗诵甚至背诵。第四步,评析阅读,一般在作文课上完成。在大体了解——初步阅读——咀嚼阅读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设计题目,或从内容方面或从形式方面对小说进行评析。在学生有层次的阅读中,教师要和学生一样,一遍一遍地阅读,并在书中作评点,随时和学生交流心得。一方面可以给学生起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自己也会在反复阅读中不断深化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
    教会学生有针对地灵活读。对小说,可以先让他们理出小说的情节线索,掌握故事的大概,然后引导他们关注其中的人物性格和小说的深层内涵,以及小说艺术上的突出特色。阅读时,学生大都只关注情节,把故事看完就算完事。其实,情节之外,学生阅读名著时更要关注人物、欣赏人物、品味人物、评析人物,将人物作为名著阅读的突破口。因为人物是构成情节的重要因素,小说中的情节是以人物为中心开展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构成了名著的主体。人物的喜怒哀乐、一言一行、性格命运揭示了作品深刻的主题,也往往深深地抓住了读者的心,吸引读者深入其中,与人物同命运共呼吸。抓住了人物,就抓住了名著的关键。关注名著实际上也必然会关注塑造人物所运用的的一系列方法,与之相关的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阅读诗歌,要注重诵读,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像,深入感受诗的意境,进而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
 培养学生有效地动笔读。初一学生读名著不能像小学生一样停留在吸引人的故事情节上,要有自己独到的发现和深刻的体验。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养成自觉做摘录,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一是勾画圈点打问号,也就是说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可以在有困惑的地方打上问号。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为什么保尔与冬尼娅分手?”、“保尔的学校里为什么一年级和高年级关于地球存在年数产生不同?”等等,作上记号留做课堂讨论时用。二是寥寥数语写批注,读到精彩的词语、句子可以写上自己简短的批注。三是不拘一格写感受,读书的感受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可以边读边写,可以读完以后再写。四是摘摘抄抄多积累,根据个人的阅读喜好,将精美难得的资料摘抄分类保存下来,这样的摘抄既可以供阅读、品味、引用的资料积累方法,也可以作为不定期对名著阅读的检查的一个有效的依据。
    告诉学生有批判地辨证读。名著的内容、思想文化比较复杂,中学生与小学生不同,应该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形成批判性思考。对名著的理解要结合特定的历史文化及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正确看待作品。例如:有些作品中的迷信思想,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行为,还有看破红尘向往隐居的思想以及一些作品中的宗教色彩,让他们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对名著进行有批判地辨证读。否则反而会起到负面影响。
 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鼓励学生读文学名著,就要让学生在读书中发现自己,就要鼓励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前人对文学名著往往已有定论,要鼓励学生不必拘泥于前人的定论,说出自己真实的看法。
    在指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时,教师若能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与学生共同确定一个专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那么,对学生蓄积多方面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综合性全面素质,完善人格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