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也有“课程” 教育怎可“掉线”
2017.03.01点击:
教育学者佐藤学认为,所谓课程,一言以蔽之,就是“学习的经验”。当学校越来越多地重视课程的意义与价值的时候,我们现代家庭也需要有“课程”意识。尤其是在假期生活里,家长更应与学校一起构建适合孩子成长的、具有生活价值的“课程”,和孩子们一起经历“课程”的学习。
寒假中,最重要的节日莫过于春节。过春节,也称“过年”,是中国最为传统的节日,它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精神依托,也是千百年来最重要的家族庆典。过年回家与家人团圆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其中祭祖、拜年等仪式对孩子们来说,是重要而特殊的社会交往课程。虽然现代社会通信发达,可以使用网络媒体等沟通方式,但是依然代替不了亲身经历所给予人的深刻感受。祭祖,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家族的历史与缅怀先人,这不仅是孝道的表现,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拜年与家庭的聚会,孩子们也需要更多参与,因为这也是培养他们交往能力的重要时机。
原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烈指出:孩子的个性化发展,主要在孩子的社会化过程中完成,而社会化的关键是学会做人,就是“社会人”。孩子的发展切不可只关注认知,而偏废或忽视了对孩子与人交往能力的培养。根据我多年的教育经验,我发现,凡是表现出行为问题的孩子,都首先表现为社会交往能力的不足。一些家长认为“(孩子的)礼貌、爱心、孝心、合作、交往等行为规范和能力,长大了他自然就会了”,但其实教育无时无刻不在,它不是一种外来的“技能”,可以随时加上。
社会化的过程离不开“人与人的交往”,也无法在40分钟的学校课堂中全部完成,更无法凭借想象加以实现,因此这一过程更需要家长的参与。祭祖也好,拜年、参加家族聚会也好,我觉得不是孩子参与就行了,作为这一课程的“老师”——家长要留意引导孩子哪些不能做、哪些要做,告诉他们在什么样场合下遵守什么样的社会习俗和规则。如长辈优先、照顾身边幼小、大人交谈的时候不要大声讲话等行为规范,家长可以在适当的生活场景中教孩子要有规矩意识、遵守规矩。社会文明价值观,也就在这一过程中渐渐渗透到孩子的内心,让他们蜕变成一个“社会人”。
以往,过年这一天,需要给不能见面的长辈打电话拜年,女儿总是感到不情愿,觉得麻烦:“完全可以发短信解决嘛!”但我每一次都不肯放弃,认为打电话更能表达自己的诚意。今年,因为孩子参加艺考,需要在外地过年,过年这天,她主动拿起电话给爷爷、奶奶、姥爷拜年,给老人讲一讲自己的学习、和他们聊聊,完全没有了以往的扭捏、不好意思,而是自然而然,充满了亲情与感恩,让我们倍感欣慰。
年前,我所在的学校利用寒假假期开展了一个推动阅读的活动——“用压岁钱买书”,让家长将孩子假期买到的书及书目拍照发给负责的老师,再由全校统计孩子们购买的书籍。开学后,据统计,最多的班级购买了将近700本书,人均达到15本。由于学校对购买的书籍种类进行了提前引导,再加上学校办学12年以来一直积极推广大阅读活动,购买的书籍大体上都很适合孩子阅读,且质量很高。
我们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压岁钱从最初的压祟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孩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已经开始变味,其传统寓意也渐渐走样。大人们为了拼面子给孩子们发不少压岁钱,孩子们也开始炫起富来,炫耀谁的压岁钱多。压岁钱原本朴素美好的寓意消失殆尽,压岁钱的增长没有给孩子们的精神生长带来丰饶的资源,反而让一些孩子形成了不良行为习惯,着实令人担忧。学校鼓励孩子们用压岁钱买书,赋予压岁钱新的内涵,也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家庭在物质富足的时候更要做精神的富翁。
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只是学校和家长在假期生活中给孩子们设计的众多“课程”中的一两个,还有更多的“课程”藏在我们的生活中,等待我们去发掘。
寒假中,最重要的节日莫过于春节。过春节,也称“过年”,是中国最为传统的节日,它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精神依托,也是千百年来最重要的家族庆典。过年回家与家人团圆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其中祭祖、拜年等仪式对孩子们来说,是重要而特殊的社会交往课程。虽然现代社会通信发达,可以使用网络媒体等沟通方式,但是依然代替不了亲身经历所给予人的深刻感受。祭祖,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家族的历史与缅怀先人,这不仅是孝道的表现,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拜年与家庭的聚会,孩子们也需要更多参与,因为这也是培养他们交往能力的重要时机。
原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烈指出:孩子的个性化发展,主要在孩子的社会化过程中完成,而社会化的关键是学会做人,就是“社会人”。孩子的发展切不可只关注认知,而偏废或忽视了对孩子与人交往能力的培养。根据我多年的教育经验,我发现,凡是表现出行为问题的孩子,都首先表现为社会交往能力的不足。一些家长认为“(孩子的)礼貌、爱心、孝心、合作、交往等行为规范和能力,长大了他自然就会了”,但其实教育无时无刻不在,它不是一种外来的“技能”,可以随时加上。
社会化的过程离不开“人与人的交往”,也无法在40分钟的学校课堂中全部完成,更无法凭借想象加以实现,因此这一过程更需要家长的参与。祭祖也好,拜年、参加家族聚会也好,我觉得不是孩子参与就行了,作为这一课程的“老师”——家长要留意引导孩子哪些不能做、哪些要做,告诉他们在什么样场合下遵守什么样的社会习俗和规则。如长辈优先、照顾身边幼小、大人交谈的时候不要大声讲话等行为规范,家长可以在适当的生活场景中教孩子要有规矩意识、遵守规矩。社会文明价值观,也就在这一过程中渐渐渗透到孩子的内心,让他们蜕变成一个“社会人”。
以往,过年这一天,需要给不能见面的长辈打电话拜年,女儿总是感到不情愿,觉得麻烦:“完全可以发短信解决嘛!”但我每一次都不肯放弃,认为打电话更能表达自己的诚意。今年,因为孩子参加艺考,需要在外地过年,过年这天,她主动拿起电话给爷爷、奶奶、姥爷拜年,给老人讲一讲自己的学习、和他们聊聊,完全没有了以往的扭捏、不好意思,而是自然而然,充满了亲情与感恩,让我们倍感欣慰。
年前,我所在的学校利用寒假假期开展了一个推动阅读的活动——“用压岁钱买书”,让家长将孩子假期买到的书及书目拍照发给负责的老师,再由全校统计孩子们购买的书籍。开学后,据统计,最多的班级购买了将近700本书,人均达到15本。由于学校对购买的书籍种类进行了提前引导,再加上学校办学12年以来一直积极推广大阅读活动,购买的书籍大体上都很适合孩子阅读,且质量很高。
我们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压岁钱从最初的压祟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孩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已经开始变味,其传统寓意也渐渐走样。大人们为了拼面子给孩子们发不少压岁钱,孩子们也开始炫起富来,炫耀谁的压岁钱多。压岁钱原本朴素美好的寓意消失殆尽,压岁钱的增长没有给孩子们的精神生长带来丰饶的资源,反而让一些孩子形成了不良行为习惯,着实令人担忧。学校鼓励孩子们用压岁钱买书,赋予压岁钱新的内涵,也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家庭在物质富足的时候更要做精神的富翁。
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只是学校和家长在假期生活中给孩子们设计的众多“课程”中的一两个,还有更多的“课程”藏在我们的生活中,等待我们去发掘。
(作者刘燕,系山东省青岛市浮山路小学副校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
- 上一篇:北京朝阳22所学校试点小初衔接课程改革 2017/3/1
- 下一篇:福田成为我国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201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