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
思政课建设是一项教育工程,也是一项政治工程,更是一项战略工程。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围绕这个根本问题,师范类高校应当始终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努力绘就大国良师的精神底色。
厚植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思政课是高校学生的精神“钙片”。在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聚焦“面向未来的卓越教师和拔尖创新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北京师范大学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着眼于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努力实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我们希望从北师大毕业的学生,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能深刻理解母校“为民族复兴办教育,为国家富强育英才”的赤诚初心和“为解决中国问题尤其是中国教育问题提供有效方案和高质量对策,为党和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四有’好老师”的神圣使命,在心中埋下“大国良师”种子。
厚植家国情怀,矢志兼济天下。思政课是高校学生的指路“火把”。热爱祖国是新时代青年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的主旋律。自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始建,117年来,北师大积淀了“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鞭策着广大师生,无论穷达都应胸怀兼济天下之志。前有五四运动八勇士、“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先驱等一大批革命志士,今有“时代楷模”黄文秀、“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古丽加汗·艾买提等又一批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朋辈榜样,这些北师大人身上传承的红色基因和文化品格,是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更是开展思政教育的宝贵课程资源。我们的思政课建设必须利用好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厚植教育自信,勇于变革创新。思政课是高校学生的成长“养分”。面对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必须厚植教育自信,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思政教育场域的生动实践。在北师大,我们直面思政课的老问题和新苗头,直面90后、00后学生的群体特征和个性特点,创新性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在健全学科支撑体系上下功夫,在推动各类课程协同合力上下功夫,在促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上下功夫,以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目标。
厚植仁爱之心,锤炼品德修为。思政课是高校学生的琢玉“利器”。注重修身立德,以真善美雕琢学生的高洁操行和纯朴情感,是传统文化浸润下中国特色思政教育的独特气质。古语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闻道先者、术业专者皆可为师。我们希望各行各业的北师大人,都能拥有一份师者仁心,面对复杂的世界大变局和外部诱惑,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永葆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饮水思源的感恩之心,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厚植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教育自信、仁爱之心,实现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这是北师大思政工作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未来,学校党委将坚持从严管理与科学治理相结合,进一步提升用当代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的行动力,提升统筹规划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力,提升服务党和国家战略的战斗力,为我国思政课建设的改革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9年08月04日 05 版)
(责编:张隽、关喜艳)
- 上一篇:基层教师:师德不该是一地鸡毛 2019/8/5
- 下一篇:将高等教育法落实到办学治校各环节 2019/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