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应彻底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

2018.12.09点击:

“在评估15岁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思维品质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中,中国学生参加的几次测试成绩均排位靠前,非常稳定;中国已于2016年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成员,中国工程专业本科学位得到美、英、澳等该协议正式成员的专业认同,显示出我们高等教育的质量进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原副院长李文长表示,“各种基本数据充分表明,中国教育整体已进入世界中上发展水平,这意味着,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指标即普及、优质、公平、法治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11月29日,李文长在重庆举行的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及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研讨会暨2018全国职业院校宣传部长联席会议年会上作出以上表述。


  在李文长看来,我国教育应该把握以下五点:


  一是把握正确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服务。


  应该立足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聚焦人民大众美好幸福生活教育新需求和优质、多元、个性化教育资源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基本矛盾规划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


  二是明确根本宗旨。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他表示,落实立德树人应该做好各级各类教育的有效衔接,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各个方面的配合协同,学科、教材、管理等各个体系的科学统筹,教书育人的有机统一;彻底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等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的问题。


  在李文长看来,现实工作中立德树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普遍缺乏聚焦教学工作和着力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实践能力和创新人才培养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支撑,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机制不健全;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测评估体系亟待改进;教学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严格,校风建设有待加强;教师队伍的职业精神与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的教育改革和教学创新工作必须着力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


  三是坚持优先发展。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李文长表示,应该坚持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教育事业全局。通过持续不断的理论、制度和模式创新强化教育质量建设,驱动教育的内涵发展;更加强调不同区域教育发展的平衡、教育与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协同、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衔接、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的贯通;更加重视全面提升教育的办学效益,引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新风尚;通过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教育开放引进优质资源,借鉴成功经验,扩大国际影响;更加关注欠发达地区教育和弱势群体教育权益,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四是深化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激发教育事业发展活力。


  李文长认为,深化教育改革要围绕综合目标,全面加强国家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社会服务能力;要突出重点领域,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彻底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要抓住关键环节,进一步重视发展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持续推进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加快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和考试招生制度。


  五是重视师资队伍。坚持以教师为本发展教育,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他认为,教育质量建设的各种改革发展措施最终必将归集或整合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应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情操、丰富扎实学识、厚植仁爱之心。要真正深刻理解和积极实践,“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


  “在我们的教师评价和业绩考核中,有什么项目、有什么课题、出版了什么专著、获得了什么科研奖,都非常直观具体有底气。但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备课如何认真,教学如何投入,和学生用心谈了多少话等等,都还非常模糊抽象,缺乏可行的考核评价体系。”他评论说:“教学工作确实是最需要凭良心去做的工作,如何通过制度与文化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更大的热情关注和投入教学工作,这可以说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他还认为,社会普遍赞同,教学管理和质量管理必须进一步严格规范起来,“大学的‘严进宽出’应该成为历史,考试不及格就是不及格,毕不了业就是毕不了业。这应该成为常态。这才是真正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负责”。


  针对思想政治课改革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趋势的话题,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何建宇结合该校的实践,提出了自己的探索和见解。


  如何让学生爱上思政课?他认为,不能停留于教学方式的改革,也需要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


  他推介了“先破后立”的做法,试图呈现历史的复杂性,更立体地讲述“大道理”,以学生为主体,并提供多元化的视角和充分的讨论空间。


  “推进思政课改革,不要让老师成为‘孤独的朗读者’。”他说,在新媒体时代,手机会影响青年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知识技能的滞后就可能意味着失去,对于‘信息过剩与怀疑的一代’,要针对他们渴求知识、渴求能力、渴求方法、渴求价值的需求,应该积极挖掘他们的自主性与主动性。”


  来源: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田文生 王鑫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